課題結題展碩果,砥礪奮進譜新篇 ——我校召開珠海市教科研規劃課題結題匯報會
為展示學校教育科研成果,提升教師科研水平,更扎實地推進教育教學方法的改革,12月19日下午,我校舉辦了2024年度珠海市教育教學規劃課題結題報告會。此次報告會邀請了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移動商務專業主任鄭延教授、質量辦副主任許海華教授以及珠海市技師學院的王印專家擔任校外專家組評委。方芳副校長、教研室魏文主任、叢桂林副主任、實訓處王大偉副主任、教務處張亞楠副主任、學生處梁添華副主任以及四個課題組的負責人和核心成員參加了會議。會議由我校教研室叢桂林副主任主持。
參加珠海市2023年教科研課題成果鑒定評審會的課題
序號 | 課題名稱 | 主持人 |
1 | 基于項目案例的“犀牛建模”課程混合式教學實踐研究 | 劉培培 |
2 | 基于計算機學科滲透為角度的中職勞動教育實施研究 | 朱超文 |
3 | 短視頻+直播助力鄉村振興背景下中職旅游專業課程變革研究——以“民俗文化”課程為例 | 李念茵 |
4 | 1+X證書制度下的中職新能源汽車專業“課證融通”教學實踐研究 | 楊森 |
匯報展成果,專家啟智慧
教育者必為研究者,善研究者方能為優秀的教育者。我校的四個課題自2023年3月立項以來,經過近兩年的辛勤研究,均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在結題會上,課題主持人圍繞課題的研究背景、目標、思路與方法、創新點等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講解。匯報內容既貼近教育改革的前沿動態,又兼具理論深度與實踐指導意義。現場氣氛熱烈,學術氛圍濃厚。
劉培培老師詳細匯報了《基于項目案例的“犀牛建模”課程混合式教學實踐研究》的結題報告。該課題針對混合式教學模式分析了“犀牛建模”項目化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構建一種企業專家深度參與的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通過課題研究找到了適合產品設計的《犀牛建模》課程教學模式,通過企業專家進課堂活動構建項目化任務,提升學生職業素養;并在犀牛建模課中通過超星學習通平臺進行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的建構,為中等職業學校產品設計相關專業提供可供參考的教學模式。
朱超文老師就《基于計算機學科滲透為角度的中職勞動教育實施研究》進行了深入闡述。課題組成員結合勞動教育的必要性和計算機技術的實用性,探索把計算機科技整合到勞動教育中,以勞動教育的理念與實踐為主線,編寫并出版了教材《勞動課程資源》。通過系統整合相關教學內容,不僅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提升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技術應用能力及創新思維,還推動了計算機學科在勞動教育中的深入應用。
李念茵老師分享了《短視頻+直播助力鄉村振興背景下中職旅游專業課程變革研究——以“民俗文化”課程為例》的研究成果。該課題以新媒體技術融入《民俗文化》課程為研究目標,在民俗文化課程內容中融入當地的傳統文化特色,讓學生更好地?了解了本地特色民俗文化,認識到鄉村文化的獨特魅力和價值。通過新媒體融入課程的改革,提升了學生對新媒體技術的綜合運用能力,有助于培養更多適應鄉村振興需求的旅游專業人才,推動鄉村民俗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發展。
楊森老師帶來了《1+X證書制度下的中職新能源汽車專業“課證融通”教學實踐研究》的結題匯報。課題組成員以培養學生“職業素養”與“崗位能力”的研究目標,探索了如何將X證書要求融入到專業課程的教學中。通過整合教學資源、創新教學模式,提升了教師“課證融通”建設的能力;通過深入挖掘X證書崗位能力元素,構建專業核心課程,促進了崗位能力與專業知識的有機融合;通過滲透思政,形成具有專業特色的“課證融通”育人體系,培養了“有技術、有能力、有靈魂”的新“汽車工匠”。
在聽取完各課題的匯報后,專家們對各課題進行了細致入微的點評,并提出了極具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專家們強調,課題研究應緊密圍繞教育實際,既要深入挖掘理論價值,更要注重與教育實踐的緊密結合,探索出切實有效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推動教學改革向更深層次發展。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務必注重數據收集與分析的科學性和嚴謹性,確保研究成果不僅具有理論價值,更具備實際操作的可行性和廣泛推廣的潛力。專家們的指導言辭懇切、深入淺出,為各課題的后續研究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寶貴的智慧啟迪。
教研促成長,探索新起航
在完成課題匯報后,專家組進行了評審提問,各課題組逐一進行了答辯。經過專家的評審討論,由鄭延專家組長宣布了評審結果:我校的四項課題均順利通過了結題鑒定。
隨后,方芳副校長發表了講話,她首先對專家組的認真評審表示衷心的感謝,對課題組團隊的辛勤付出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時,她也向各課題組提出了期望,希望他們能夠持續深化研究,力爭取得更多具有深遠意義的研究成果。最后,方副校長對學校未來的教研工作提出了要求: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她鼓勵全校教師以課題研究為載體,推動教研工作不斷向前發展。
此次課題成果鑒定會,得到了珠海市職業教育名師工作室魏文、王大偉、叢桂林三位主持人的大力支持,在學校的教育科研活動中發揮了重要的引導和示范作用。
我們相信,在各級領導和專家的關心支持下,我校的課題研究必將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為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和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的動力。讓我們攜手共進,共同筑就職業教育的夢想,在職業教育科研的道路上開創更加輝煌的篇章!
圖片:趙淑華
文稿:叢桂林
編輯:李琳
一審:魏文
二審:方芳
三審:蔡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