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行事歷
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04-04
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03-28
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03-21
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03-14
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03-07
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02-28
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02-21
通知公告
珠海市理工職業技術學…04-03
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04-02
2024年度民主測評優秀…04-01
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03-25
珠海理工關于開展2025…03-24
關于成立學校“創新改…03-17
珠海市理工職業技術學…03-12
外出學習與思考
外出學習與思考
2008年4月26—30日,本人榮幸地參加了“中國職教學會教學工作委員會‘2008年教學改革與教學資源建設論壇’論壇”。論壇地點在山西省太原市,這次論壇主要領導有中國高教社副總編王軍偉,中職文化課教學資源建設高教社分社長張東英,中國職教學會德育工作委員會常務理事、德育教學研究會副主任、特級教師張偉、中國職業教育學會教學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倪文錦以及山西省教育領導,出席論壇的代表來自21個省、38個地市的德育、文化課領導與老師。
本人學習了幾大主題內容:王軍偉的“以教育技術促進學校教育創新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十一五”規劃教育學重點課題)、倪文錦的“談中職公共課程改革”、張偉的“推進德育課課程改革展現德育課堂魅力”、張東英的“中職文化課教學資源建設情況”;還參加了德育教育教學改革交流會。
學習思考如下:
一、學習
(一)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既是經濟的需要,也是促進社會公平的需要,是當前教育工作的戰略重點!
v 1、社會公平的需求
v 有關數據是根據此次調查回收的6800余份學生問卷統計得出的
v (1)學生的家庭背景
v 學生父母的職業以農民和工人為主體
v 學生父親為農民的占38.10%,工人占23.7%;母親為農民的占46.8%,工人占18.1%。
v 父親是公務員和專業技術人員為10.1%;母親是公務員和專業技術人員占5%左右。
v 父親是其他占23.2%;母親是其他26.9%。
v (2)家庭經濟情況
v 2005年我國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3255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93元。抽樣調查顯示:
v 職業學校農村學生的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3000元的占42.7%,3000~7000元的占32.9%;
v 城市學生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11000元的占77.6%。其中,低于3000元的家庭占24.8%,3000~7000元的占27.9%,見表
v 說明農村職業學校學生家庭近半數低于平均水平,城市學生以中低收入和低收入家庭為主。
|
3000元以下 |
3000~7000元 |
7001~11000元 |
11000元以上 |
農村 |
42.7% |
32.9% |
17.3% |
7.1% |
城市 |
24.8% |
27.9% |
25% |
22.4% |
(二)國家經濟發展形勢對職業教育的新要求~技能型緊缺人才
v 現代制造與服務業的定位
v 現代制造與服務產業背景:①中國已成為制造業大國,制造業躍居世界第4位,吸納近一半城市就業人口,但中國制造業生產率僅是世界強國營經5%②中國服務業僅占GDP1/3,發達國家60%-70%。達到世界平均水平(45%),還有10%以上空間,可使GDP10%增長。
v 要求:新型定單式培養模式,必須以一種全新的理念重新開發與組織中職課程與教學。
v 目前仍然處于工業化的中期階段,我國7000萬產業工人中,只有1/3是技術工人,其中初級工占到了60%,中級工36%,高級工4%,要改變這一狀況,培養大批新型技術工人,就需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
v 聯合國組織統計,我國勞動技能指數居世界59位
v 我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要特別解決技能型人才嚴重不足
v 城鎮勞動者2.6億,技能型勞動者僅占32.9%
v 農村勞動力4.8億,大專以上占0.6%,高中只占11.9%
v 1.2億農民工,初中及以下占87.5%,受過培訓獲證書占18.5%
v 特別制造業、加工等基礎產業,高技能型人才嚴重短缺。
(三)學生的智力取向
v 分析職業學校學生的智力類型,他們較多的是具有較強的形象思維能力,對涉及經驗、策略方面的過程性知識具有較強的掌握能力;他們排斥概念、原理方面的陳述性知識。通俗地講,就是他們更多地對專業實踐感興趣,而對純理論的課程內容興趣不高。
(四)整體解決方案框架
v 教學指導方案
v 主教材及配套教材
v 助學光盤
v 助教光盤
v 網絡課程
v 試題庫
v 操作技能視頻實錄
v 學科網站
v 教具集成
紙介——>多媒體
靜態——>動態
有限內容——>資源庫
(五)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方向與重點
“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 ,
有別于“以升學為導向”、
“以學科為中心”、“知識為本
強調實踐性教學,強化技能
培養,以學生為主體
的教學理念
如:
針對學生心理特點,提高學習興趣——德育
圍繞一個知識點組織教學資源——語文
(六)中職德育課程改革以“以德樹人”為核心
v 黨十七大:育人為本、德育為先
v 周濟部長:把立德樹人作為整個教育的最重要工作,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培養什么人,怎樣的人。
v 有德有才重點使用,有德無才培養使用;
v 無德無才棄之不用——企業的用人理念
(七)積極而穩推進德育改革
v 1、新一輪改革的原則:
v 遵循中職生身心發展和規律的原則;
v 貼近學生,貼近職業,貼近社會;
v 體現職業教育特點,就業為導向,能力為本位,服務為宗旨。
v 2、必修課按兩個年度四個學期進行設置,每學期一門。
v 四門:職業生涯規劃、經濟政治與社會
v 職業道德與法律、哲學與生活
(八)中職德育要充分展現其獨特魅力
v 1、德育教師——展現人格個性魅力
v 對事業—滿腔“熱情”
v 對學生—涌動“真情
v 對課堂—燃燒“激情”
v 2、德育課堂——展現科學藝術的魅力
v 教學措施——真實可親
v 理論觀點——真理可信
v 聯系實際——真切可行
二、思考
v (一)明確了德育課程改革的方向定位就是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服務為宗旨,培養適合社會、用人單位需要的學生。
v (二)中職德育課程為兩年,課程設置為
v 第一學期:自我認識篇——學生人格培養、
禮儀基礎與職業生涯規劃
第二學期:愛國守法篇——有關專業的法律或
知識產權與刑法、國家政治常識
v 第三學期:經濟生活篇——經濟與生活
v 第四學期:就業創業篇——哲學與人生、就業與創業
選修課:增設《生活中的法律常識》
(三)積極利用一切教學資源,如光盤、動漫、網絡視頻、課件以及學生能動性,以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創設課堂教學情境,增強感官效果,把立體性、趣味性、生動性、教育性傳輸給學生,讓學生動腦、眼看、耳聽、肢體練全方位投入。
(四)遵循中等職業學校推薦教材為藍本,積極探索開發適合我校專業學生發展的以就業為導向、以訓練為基礎的校本教材。
(五)全體德育教師應努力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用人格魅力去觸動學生的心靈,把學生人性中最美的東西激發出來。
v 我們應有的基本學生觀:愛我們的學生,對我們的學生負責。
市三職校政治組 馮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