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kwm8o"></ul>
  • 
    
    <strike id="kwm8o"></strike>
  • <ul id="kwm8o"></ul><ul id="kwm8o"></ul>
    <ul id="kwm8o"></ul>
    您現在的位置:珠海市理工職業技術學校 >> 德育天地>> 德育研究>> 正文內容

    優化職中校園心理環境,促進師生健康發展結題報告

    文章來源:教務處 發布時間:2007年03月26日 點擊數: 字體:

    珠海市三職校課題組(執筆:王健)

     

    我校“優化職中校園心理環境,促進師生健康發展”研究課題于200310月開始規劃,同年12月制定課題研究計劃,報廣東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委員會審批,20041月正式批準立項,2004415開題,2005415進行階段性總結,邀請廣東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領導和專家來校指導。根據課題研究計劃所設定的目標和理論假設,課題組成員認真開展研究,經過兩年時間的努力,現已初步完成,擬結題。

    一、課題研究概況

    我校一直努力踐行“自強不息,德技立身”的校訓,在人才培養上強調學生品德與技能等各項素質的全面發展,充分認識到心理品質對個體終生發展的意義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我們把優化校園心理環境作為改善師生心理品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十分重要的條件。我們設想,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分析和把握學校師生心理狀況(尤其是當前職中學生的心理特點),提出優化校園心理環境的若干措施,努力構建適合我校的心理教育模式。

    課題研究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要為解決實際問題服務。因此,我們必須摒棄時下許多為研究而研究的不良現象。兩年來,學校以“優化職中校園心理環境  促進師生健康發展”這一課題為引領,學校領導高度重視,學生處、教務處等各職能部門通力配合,以課題組成員為核心,全校教師與學生積極參與,既在理論上不斷探索,又在實踐中(特別是在學校管理活動中)努力探尋有效措施并付諸實施,使校園心理環境得到較好的改善和優化。

    兩年來,課題組主要采用實驗法、問卷、談話、觀察法等研究方法,基本按照如下研究過程開展研究:資料準備——課題申報——課題組成員統一認識,明確研究的目的、意義和要求——課題研究的目標、內容、方法等的設計——開題會議——具體研究(包括有關實驗、調查、問卷等)——資料處理——論文或研究報告撰寫——結題。

    (一)課題在理論上的探索

    課題組在研究目標上設計:通過校園心理環境各要素的最優配置,實現校園心理環境的優化,促進師生健康發展。具體在以下幾方面進行理論探索:

    1)優化校園物質環境。探究良好而合理的校園物質環境(如“綠色學校”)對師生心理的影響,尤其是對學生學習和成長的影響。

    2)優化校園文化活動。探究適合學生特點的校園文化活動,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品格等方面的潛移默化影響。

    3)師師關系。探討如何提升教育者的綜合素質,特別是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和心理素質;怎樣在校園里形成一種良好的風氣,在領導與教職工之間,以及教職工相互之間建立一種和諧的人際關系。

    4)師生關系。探討師生關系對學生成長的影響,如何建立一種健康、正當、和諧的師生關系。

    5)生生關系。探究如何建立健康、融洽的生生關系,營造一個互幫互助、團結友愛的學習氛圍。

    (二)結合課題研究,在實踐中探尋的有效措施

    1、優化校園物質環境

    (1)圍繞創建市級綠色學校和省級綠色學校,在校園的綠化、凈化、美化上狠下功夫。一是學校實行后勤社會化后,由于有了專門的物業管理公司管理,校園在清潔衛生方面和過去相比,有了根本性的改善。同時,加強了校園綠地花草的管理,使校園環境比過去更加綠化和美化。二是大力開展“美在教室”、“美在宿舍”以及“美在心靈”、“美在行為”的創建評比活動,表揚先進,鞭策后進,使校容校貌得到進一步改觀,為師生創造了一個整潔、舒適的學習、工作環境,有利于師生身心健康。

    (2)改善師生的生活條件。一是針對我校學生宿舍條件比較差,周圍環境噪音大,夏天氣溫高的實際,為學生宿舍安裝空調和改善學生生活設施,保證學生有好的休息。二是加強對食堂的監管,校醫每星期一次帶著學生會生活部的同學對飯堂進行檢查已形成一項經常性的制度。

    3)改善師生的學習、工作條件。投入巨資建成了校園網、現代化的實訓室、心理輔導中心、體育館老師辦公設施等。

    2、開展好校園文化活動

    剛進校門,就能看到教學摟頂上的校訓“自強不息、德技立身”等;走進校園,處處可見草坪里有溫馨“格言牌”;教學樓、辦公樓、實訓樓的走廊、墻壁上懸掛著學生的書畫作品、名人名言、名人畫像等,以激勵師生,長知益智,感受美的陶冶。

    校園一樓大廳經常舉行的各類書畫作品展;宣傳欄的主題宣傳展;心理興趣小組及其報紙《心林心雨》、刊物《心理樂園》,青苗文學社及其校刊《青苗》、集郵社及其小報《集郵》、服裝社等各種社團活動開展有聲有色;傳統體育項目跆拳道、定向越野、足球隊、籃球隊、舞蹈隊、合唱隊訓練等,增進了學生的身心健康與友誼,激發了學生的自信心。

    3、圍繞創建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學校,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創建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學校的目的,在于更好地為我校的校園心理環境創造更好的條件,促進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提升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和師生的心理品質。近兩年來,我校圍繞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學校的創建,采取了如下措施:(1)在硬件設施上建成了功能比較齊全,在全省職業學校中具有一流水平的心理輔導中心。(2)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全員培訓。除個別教輔行政人員和新分配來的老師外,其老師全部獲得心理健康教育C證教師資格,12位老師獲得心理健康教育B證教師資格,1位老師獲得心理健康教育A證教師資格,老師普遍反應收獲很大,既使自己拓展了知識,增強心理保健意識,又便于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3)以班主任為主體的學生心理輔導與教育得到較好的開展,各班主任通過主題班會、學生《自我教育手冊》和個別輔導等多種方式,積極疏導學生心理,排解學生在情感、人際交往、代際溝通、青年初期性欲望、學習與就業焦慮等方面的困擾。(4)在一年級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加強團體心理輔導。(5)設立專職教師開展個別心理咨詢與輔導,通過成立心理興趣小組,編輯心理小報與刊物等加強宣傳,增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由此,我校被評廣東省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學校。

    4改進教學管理,豐富教學內容

    以往由于學年制學籍管理,教育教學內容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教學方法與形式單一,導致學生厭學,這一直是職業學校多年來普遍存在的問題。學生厭學,表面上看是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背后是學生對索然無味的學校學習生活的厭倦,以及由此相伴的無奈、漠視、悲觀與彷徨心理。改變這種狀況,使學生由厭學變為樂學,既有利于使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技能,更有助于增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對此,學校一方面大力推行學分制和彈性學制,為學生開設各種類型的選修課,供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點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上課;另一方面,從教學的角度提出改進教學方法的校本研究課題,開展了一年多的研究,汽車科組的模塊教學、電氣科組的項目教學、語文科組的自學輔導與個性化閱讀教學、英語科組的自編專業英語教學、政經科組德育課內容的調整刪減、體育科組的選項教學等等。同時,強化實操訓練,再輔以多媒體技術在各科教學中運用,較大程度地改變了學生厭學的狀況,增進了學生的身心健康。

    5、民主管理,構建校園和諧的人際關系

    在一個單位,一個群體(或集體)中,和諧的人際關系,是良好心理環境的十分重要基礎和條件,反過來也是心理環境好的表現。近兩年來,我校結合課題的研究,為構建校園和諧的人際關系,創設良好的校園心理環境,在學校管理方面做出了積極的努力,主要是:(1)學校在管理活動中,切實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把學生老師的利益與需要放在首位。(2)通過完善崗位責任制、全員聘任制和校內結構工資制,建立一套多勞多得,優質優酬,獎勤罰懶,鼓勵先進,鞭策后進,有利于調動教職工積極性的管理機制。(3)樹立正氣,崇尚高雅,遠離低俗,倡導文明科學、健康向上,追求真、善、美和弘揚集體主義的價值觀,在各項活動中強調集體觀念和團隊精神,努力營造一種積極進取、認真負責、勤于工作、善于合作者光榮,不思進取、自由散漫、得過且過、懶惰自私者可恥的氛圍。(4)充分發揮教代會的職能。學校重大事務和關系到教職工切身利益的事務均由教代會通過后執行。教代會設立行政評議小組、制度執行小組、財務監督小組對學校事務進行督促,同時認真落實校務公開制度,充分尊重師生對學校事務的知情權。(5)充分發揮工會的作用。近年來,學校新一屆工會委員會,為改善教職工的福利和工作條件,活躍教職工的業余文化生活,增強教職工的集體榮譽感和歸屬感,促進教職工人際關系的和諧,增進教職工的身心健康,組織學校教職工開展了各種各樣的活動,受到了教職工的普遍歡迎。(6)通過校長信箱等多種途徑,疏通和拓展信息渠道,促進領導和教職工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7)學校領導注重自己行政能力、品德修養和人格魅力的提升,領導班子成員坦誠相待、精誠團結、心心相映、配合默契,領導和教師之間密切溝通、相互尊重,教師與教師之間和諧相處,團結互助,教師關愛學生、教書育人,受到學生的喜愛和尊敬。

    6、重視對外宣傳,提升學校的社會聲譽。為和諧校園和良好校園心理環境的形成與優化,創造了較好的外部環境。

    二、課題研究取得的初步成效

    兩年來,通過開展本課題的研究和以本課題研究為牽引,采取一系列優化校園心理環境的措施與管理行為,初步取得較好的成效。

    (一)在實際效果上:

    總體上,學校事業發展步入良性軌道,在辦學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內涵得到更好地豐富和發展,教育教學質量明顯提高,學生參加考證、競賽等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學生就業率提高,更加受到企業的歡迎。良好的校園心理環境初步形成,師生身心得到健康發展。主要表現在:

    1、教師的心理素質明顯提高

    過去,由于生源狀況、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輕視、政策因素以及學校內部一些管理措施的不當等諸多的原因,學校心理環境不甚理想,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整體上比較差。一是職業耗竭——老師充滿危機感,普遍感到工作壓力大,情緒、情感處于疲勞狀態,焦慮、沮喪、抑郁、消沉、不安、無聊、厭倦工作,工作熱情喪失。二是自我效能感不高——覺得自己作為職中教師,沒有什么地位,在領導以及社會公眾心目中缺乏尊嚴感,有的人設法調離學校。三是對學校的認同感、歸宿感較差——有的人只把學校當作上課、領工資的場所,學校其它的事務不關心,學校組織的活動不愿參加。四是人際關系比較敏感——文人相輕,彼此猜疑和不信任。五是自我中心與托付心態——有的老師只看到自己的成績,看不到別人的成績,以為自己最辛苦,領導應該給我肯定,年終給我評優或先進。如沒有得到自己想得到的榮譽,覺得領導不公平,心里悶悶不樂。

    近兩年來,校園心理環境的改善,我校教師的心理素質明顯提高。課題組于20063月,運用精神癥狀自評量表(SCL90)對全校教師的心理狀態進行調查,發出102份問卷,收回有效問卷83份(回收率80%),量表測查內容包括: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性、抑郁、焦慮、敵對性、恐怖性、偏執性和精神病性等久各方面。統計分析結果顯示,我校教師精神癥狀指數只有0.47,占調查總數九成(89.16%)的教師心理癥狀是“沒有”(高達76%)或“很輕”(總分少于100),僅有10.84%的教師心理癥狀是“中等”(總分超過100)。如今,學校教師的精神面貌良好,自我效能感明顯增強,人際關系更加和諧,對學校的認同感、歸屬感明顯提升,有的的老師說,現在我們作為三職人感到非常自豪。

    2、師生關系明顯改善

    過去,學生厭學、逃課、上課睡覺、講粗口、頂撞老師,故意搗亂課堂秩序,見到老師不打招呼、態度漠然、缺乏禮貌,對老師不信任,有的學生甚至有逆反與敵對心態。教師也因受焦慮、沮喪、抑郁、消沉、不安等不良情緒困擾,整天喊累,覺得自己辛苦備課,認真講課,學生卻不愿意聽,不買老師的賬,因而缺乏成就感,認為自己很失敗,對教學厭倦,對學生厭煩,師生關系不甚理想。對此,學校曾于20023月在組織教職工充分討論的基礎上作出了《市三職校關于加強師生交流、改善師生關系,強化教育教學,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決定》,并于20029月進一步制定了市三職校落實〈關于加強師生交流、改善師生關系,強化教育教學,提高教教學質量的決定〉的實施辦法》,以促進師生關系的改善。

    隨著以課題研究為牽引的各項管理與具體措施的落實,近年來,我校師生關系有明顯的改善。一方面,越來越多的學生尊敬老師、信老師,樂意聽老師的教育和勸導,對老師很有禮貌,見著老師會主動問好。2005年年底,新加坡教育考察團的校長們來到我校,見學生很有禮貌,向我們提問說“你們是怎樣使學生對人有禮貌的?”我們的回答是教育與訓練。另一方面,教師(特別是班主任老師)關愛學生的動人事例比比皆是,不勝枚舉。調查顯示,學生對老師的滿意率不斷提高。2003-2004學年度第一學期末,在對全校33個行政班、80位教師課堂教學調查中,學生對全校教師平均滿意率為75.37%,到2005-2006學年第一學期末,學生對全校教師平均滿意率提高到80.87%

    3、學生精神面貌有較大的改觀

    由于社會對職業教育以及職中學生的偏見,因家庭環境的不佳和家庭教育的不當,以及前早期學校教育的失誤,作為高中選拔的淘汰折合基礎教育階段應試教育的失敗者,他們中的不少人存在自卑心理,自我意識比較差、成就動機水平低、自我效能感不強,求知欲和進取精神欠缺,甚至對人生感到彷徨,缺乏目標,呈現對自己得過且過的冷漠心態。以往,這種現象在我校學生身上普遍存在,不講衛生、破壞公物、偷竊等不良行為時有發生,同學之間稍有看不順眼,就會揮舞拳頭甚至聚眾斗毆。

    如今,上述狀況已有較大的改觀。學生彼此之間的沖突和破壞公物等違紀行為明顯減少,在他們的笑臉上,我們看到了越來越多的自信,展現自我的愿望越來越強烈,他們的精神面貌發生明顯的變化。過去,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抱著無奈的心態來到三職校,以上職中為恥,現在是不少的學生以就三職為榮,對學校有了比較強的自豪感、榮譽感。

       (二)在理論上:

    1、課題組成員理論素養的提高

    課題組成員大多數是非心理學專業的老師,大家通過學習,查閱大量理論資料,對本課題涉及的一些重要概念和理論,有了較好的認識和把握(如心理現象、心理教育、校園文化、心理健康、心理場等等),澄清了過去一些模糊的認識,提升了自己的理論素養。

    2、在理論上進行了一些探討

    根據課題研究計劃與假設,就如何構建良好校園心理環境,課題組探討了校園物質環境對學生身心發展的作用;校園文化活動模式的建構;教師的職業耗竭、職業適應不良及其原因,增進老師心理健康和提升老師職業道德水平的途徑與措施;師生關系與師生的身心健康、良好師生關系的類型與模式的建構;生生關系與學生身心發展;職業學校“三位一體”心理教育理論探索等。同時,我們將原有計劃的 “促進學生健康發展”拓展為“促進師生健康發展”。

    3、對職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

    我們的研究發現,要提升職中學生的心理品質,增進心理健康,首先要弄清職中學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然后從提升職中學生的認知水平著手,進行針對性訓練。我們圍繞職中學生的人際交往、情緒情感、代際溝通、自我意識、自信心、性心理、學習困難等主要困擾與心理問題,開展團體與個別輔導,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

    “優化職中校園心理環境,促進師生健康發展”課題研究在形式上就要結題了,成效是明顯的,也只是初步的。但是,研究仍將繼續,路漫漫其修遠兮,上下求索也。

     

       00六年四月二十日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
    更多

    地址:廣東省珠海市九洲大道西3024號 郵編:519070 電話:0756-8654882

    報名咨詢:0756-8614785 就業咨詢:0756-8654783

    粵ICP備06058487號

    粵公網安備 44040202000547號

    版權所有:珠海市理工職業技術學校

    精品人妻伦九区久久AAA片69| 日韩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日本精品在线视频| 香蕉伊思人在线精品| 2022精品天堂在线视频|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 |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 2019天堂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午夜精品视频在线|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亚洲福利精品一区| 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网站 | 亚洲精品国产suv一区88| 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尤物| 热re99久久6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动漫| 国产精品丝袜黑色高跟鞋| 久久精品成人免费网站|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国产精品99精品无码视亚| 久久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色婷婷99综合久久久精品| 好男人视频社区精品免费|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久久久久国产成人精品亚洲午夜| 久久精品这里只有精99品| 久久五月精品中文字幕|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 曰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精品va在线| 久草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无码欧精品亚洲日韩一区| 嫩草伊人久久精品少妇AV| 91久久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www.国产精品.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