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家園
更多>>
行事歷
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03-28
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03-21
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03-14
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03-07
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02-28
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02-21
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02-14
更多>>
通知公告
珠海市理工職業技術學…04-03
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04-02
2024年度民主測評優秀…04-01
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03-25
珠海理工關于開展2025…03-24
關于成立學校“創新改…03-17
珠海市理工職業技術學…03-12
好心情藏在左大腦
美國神經生物學家們最近有個驚人的發現:好心情的人不是后天的,而是先天的。他們通過長達10年時間的研究,得出的結論為:一個人的好心情藏在他大腦的左半球里。
科學家傾向認為好心情的人是先天的,一個孩子最初的72個小時是他往后能否成為快樂的人最為關鍵的。
得出這個意外結論的是以美國威斯康星州麥迪遜市大學情感神經生物學實驗室主任理查德·戴維遜教授為首的一批專家。
他們對上千名志愿者的試驗結果表明:一些像會享受生活、自得其樂、朝氣勃勃和充滿希望等優良品質都存貯在大腦的左半球里。
右半球存貯的則是憂郁、失望與懊惱。所以,所有的悲觀主義者、懷疑主義者和自殺者占主導地位的是右半球,而樂觀主義者是左半球。
這是人類生物學的一個很有意思的發現:大腦正面皮層幾乎完全相同的兩個半球所控制的卻正好是完全相反的不同情感。
俄《共青團真理報》的記者斯薇特蘭娜·庫濟娜就這一所謂驚人發現采訪了俄羅斯醫學博士娜塔利婭·林茨,請她發表自己的看法。下面是記者的采訪記錄。
查抑郁癥的病因查出的結果
問:莫非好心情的人不是后天的,而是先天的?
答:您也知道,當嬰兒發出第一聲喊叫,他腦袋里的大腦皮層便開始了急劇而復雜的形成過程。所以說一個孩子最初的72個小時是他往后能否成為快樂的人最為關鍵的。
為了弄清他們中誰會成為一個樂觀主義者,誰會成為一個悲觀主義者,科學家得拍下嬰兒的腦電圖,然后從媽媽的手里拿走。
嬰兒緊隨其后會有些什么舉動,是怒吼一聲,還是泰然自若,科學家們還得進行仔細研究,重新用儀器測量,繪出腦活動的示意圖,并力圖根據這些資料預測孩子的未來。
順便說說,大腦左半球占主導地位的人只占30%。
問:科學家們對這一發現感到意外嗎?
答:是的。因為最近50年來,各種各樣的心理學家都將全部注意力去關注諸如多愁、恐怖和沮喪等憂郁心態。
可突然間碰到一個相當棘手的問題:醫生們看來已經從各方面根治了患者的抑郁癥,可他依舊未能感受到生活的樂趣,就因為他不會。
為了查出人能感受到生活樂趣的原因,近來很多國家的研究人員都將注意力集中到那些會享受生活的人身上。
問:這就是說,一個人的性格是由大腦的哪一部分最為活躍所決定?
答:那當然。所以人們在面臨同一遭遇時的表現就大不一樣。一些人即使遭受挫折也不灰心,可有些人就是為一些小事也會一蹶不振。
試驗的具體過程
問:試驗是怎樣進行的?
答:找到一個不受外部噪音干擾的小房間,讓接受試驗的人站在電腦終端前,在他頭上接上100多個電極,由它們來傳遞放置在隔壁一間屋子的另一臺電腦的信息,也由它們來讀接受試驗者電腦所發出的信號。
電腦終端上出現一些圖像,從中性的城市風光到死者血淋淋的尸體。
這時電極攝下大腦各部的讀數,屏幕上便會出現一張示意圖,表明人在經受這種或那種感情時大腦的哪個部分最為活躍。
科學家們不無驚訝地發現,要想激活和測定積極的情感遠比消極的復雜得多。
天性也有被迷惑的時候
問:能否違反天性,把一個人培養成個樂觀主義者?
答:曾經進行過這樣的試驗。有一次,找來了一批倒霉的志愿者。
說他們倒霉,是經威斯康星大學細心觀察,證明這些人大腦的愉悅區極不活躍。把他們找來之后,要他們在一個月內做各種能激發幸福感的活動。
比如說,他們每天都得跟周圍的人交換一些愉快的信息,做20分鐘的體操。
每天對著鏡子沖自己笑2分鐘,以鍛煉“快活肌肉”。還做10分鐘的自我調整活動,以達到身心完全松弛。
第三個星期每天得用30分鐘來干自己愛干的事。第四個星期每天晚上都去跳舞。一個月過去之后,再對腦部進行一次掃描,發現大腦的活動有了很大變化,其“快活機能”的曲線在飚升。
可以看出,即使是那些“命中注定不快活的人”,只要不停地鍛煉大腦,也可以變成一個快活的人。
任何人,要想使自己快活,有一個最簡便的辦法:那就是過夫妻生活。定期夫妻療法能不斷保持血液中有較多的“快活荷爾蒙”,一種由腦垂體分泌出來的內啡肽。
這種物質的效力比嗎啡強30倍,由此西方人還稱它為“內麻醉劑”。
如果將這種“麻醉劑”接種給所有那些不快活的人呢?
這是一種與眾不同的見解。不過往靜脈里注入內啡肽效果極不明顯。只有直接注入大腦最為見效。不過這種試驗目前只在老鼠身上做過。
要在人身上做類似試驗,那非得把人整成精神分裂癥患者不可。再說,這種“人造”的內啡肽比海洛因更容易讓人上癮。
胖子一般都比較快活
什么人覺得自己最快活?
那不用說是胖子。諾貝爾獎金獲得者詹姆斯·沃森研究過胖子和瘦子體內的化學過程,弄清楚了多余的脂肪能促進對人體有良好作用反應的道理。
胖子分泌出來的有助于有個好情緒的內啡肽比瘦子多得多。
除此之外,有助于提高性欲的荷爾蒙在他們胖得發圓的軀體內能很快地發育成熟。
總之,據社會調查,快活感不分性別,也不受年齡和財富限制。
上一篇:家庭條件優越的孩子為何更“憂郁”?[ 03-28 ]
下一篇:攻擊性游戲容易增加暴躁情緒[ 03-28 ]